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

走入社會後的「學習」才有趣


關於學習的主題,常常聽到很多朋友抱怨不知道為什麼要讀那麼多用不到的知識,像是一位畢業於馬階醫院的陳芳,因為長輩的要求而投入護理專業,只是因為毫無興趣的關係,在學的測驗與考試都是靠同桌的支援才順利通過,可想而知陳芳畢業後並沒有從事護理工作。


直到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「電話行銷」才在主管的要求下,報名參與一系列有關電話銷售為訴求的進修課程,像是:

  • 如何透過電話來建立客戶對我們的的信任?
  • 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讓客戶產生興趣?
  • 如何透過語調和語速進行感性的對談?


陳芳將業務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題,用課程所學會的方法來解決,藉由工作與學習上的結合,讓她漸漸明白過去為什麼不願意學習,透過進修課程所習得的專業技術,開始在工作上擁有不錯的評價,這讓她開始喜歡上了「學習」這個主題。

有趣的是,當我們從學校走入社會後,才會發現出社會的學習模式與我們學生時期恰好相反,因為工作後能進修的時間並不充裕,所以都是先由分論開始學習(例如陳芳進修的電話行銷技巧),依照工作的需求去補齊欠缺的能力,通過進修各項專業知識,而漸漸掌握某個領域的全貌。(學生時期的教育多是要求我們學習大量的概論,這往往很難讓人理解究竟要如何運用在實務當中)。

「從微觀到宏觀,由分論到總論是社會人士學習的鐵則。」

假若學習對我們的職場發展是有必要的,那麼對學習感到排斥的人該怎麼辦呢?或許在我們因為工作需求而必須咬牙購買許多進修的書籍時,可以直接跳過繁雜而暫時不必瞭解的論述,直接跳到需要的內容進行閱讀,是一件比較好的辦法。你或許會覺得都花錢買下來了,跳過不看不是很可惜嗎?但比起還沒讀到需要的內容就放棄,這樣的閱讀方式肯定是好多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