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

營造被信任的溝通氛圍


許多教導溝通的課程中,總會強調如何說服對方,只是溝通的過程,不僅僅只有說而已,好的溝通品質更多是要讓對方感受到你有真正的聽到。讓對方感受「被聽到」之所以如此重要,是因為即便你真的有聽進去,但是對方從你的外在行為,察覺不到你有在聽,對方會懷疑你是否真的有在聽,你是否真的有懂他?當這樣的情緒發酵後,這次的溝通算是失敗告終了。



聆聽的藝術中,除了需要高度的專注、同理心外,更需要投注肢體儀態上的細節和技巧,以下提供大家參考:



要善用臉聆聽


表情最能夠傳達聆聽者的狀態,只是我們仔細觀察某些人專注聆聽的表情,彷若眉頭糾結在一團,那樣的表情,除非正在講述一件很難過的事情,否則對方實在難以繼續談論下去。因此,盡量運用適當的表情讓說話者感覺到我們的專注,讓說話者感受到被鼓勵,能更好的營造溝通情境。



要善用眼神聆聽


在對談當中,時常會發現某些人容易眼神躲閃,或是專注在其他事情上面,這是溝通上的大忌,尤其是對於長輩而言是一種不尊重。因此,維持良好的眼神接觸,透過觀察了解說話者的非語言訊息,不僅更能深刻瞭解說話者言語中的弦外之音外,更能讓對方感受到他的訊息被你讀進去了。



要善用身體聆聽


身體上的聆聽很容易被忽略,尤其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時,當我們在與會談對象聊天時,以肚臍為中心點,我們愈是將中心點偏離對方時,其實是下意識表達不想與對方交談,這樣的暗示也同樣會被對方感受到。因此,若我們不想被對方誤解為不願繼續詳談,就不能忽視這樣的細節。



要善用心靈聆聽


很多交談中,我們都會習慣不加思索的回應對方所詢問的所有問題,這樣的習慣很容易被誤解為隨意敷衍。因此,善用停頓1~2秒鐘的靜默思考會比起脫口而出的回答更被人所接受,也可以營造你非常重視他所說的話語。



要善用嘴聆聽


善用嘴聆聽,並不意味著插嘴,而是能真正了解說話者的每一句話,好的聆聽者絕對是好的發問者,發問的過程中,更可以再次確認是否自己有所誤解,進而讓溝通更清晰,讓對方了解自己已經解讀到哪一種程度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